无
据元史记载,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孙、托雷长子蒙哥(元宪宗)继承汗位,并派四弟忽必烈治理中原汉地。忽必烈选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的金莲川草原,组成史上有名的“金莲川幕府”。后来,蒙哥汗受伤死于军中,在鄂州前线的忽必烈和留守漠北的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府,后升格为都城,定名上都。1264年,将燕京改为中都,后改大都,确立元代两都制。
民间有忽必烈向龙借地的传说。据传,元上都所在地原来是海,海中有龙。元朝重臣刘秉忠建城时,因地有龙池,不能排干积水,于是奏请忽必烈向龙借地。当夜三更,雷声大震,龙王飞上了天,第二天便能以土筑城。
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主持以元上都遗址为中心的蒙元时期城址、墓葬的调查和发掘工作。他说,通过考古发现,穆清阁兴建于沼泽区,在最初兴建时,首先要排干积水,因此“忽必烈向龙借地”的传说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元世祖忽必烈实行“两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就成了所谓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即是“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