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分类草原原生态保护
环境好的草原区域:尽量维持,并尽可能提高蓄草量,采用新西兰牧场模式。
草原退化区域:种植文冠果,进行生态修复,同时也能起产生旅游吸引力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效果
沙化区域:在其周边进行绿化和美化,进行生态的修复的同时也进行原生态景观维护。
(一)草原生态保育治理
●停止破坏性生产经营活动,退耕还草,加强资源保护与管理,禁止人为破坏;如改土豆种植为文冠果种植,加快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步伐,从而减少农田扬尘,防止土壤风蚀、水蚀,保护生态环境
●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区域和生态脆弱区的区域,实行禁牧、休牧制度。
●鼓励和引导家庭牧场居民和牧民采用划区轮牧制度,即在季带划分的基础上,在把每一季带分成若干轮牧分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轮回利用的一种放牧制度。
●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开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以及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 统一管理,恢复游牧。规划区内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恢复游牧生产方式,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采用有组织的游牧方式,合理利用草场,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中,保持游牧业的传统特色,满足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提供旅游服务。
● 调整畜牧业结构。通过改造传统草地畜牧业的产业结构,使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多元化,进而有效减少牲畜的数量,降低放牧压力,促进天然草原的植被恢复。规划区内%以下的现有居民可参与其中,涉及0户左右,0余人,每户牧民的牲畜数量控制在0个羊单位以内。为牧民提供技术和财力支持,帮助其寻求适宜的生计,如经过培训的牧民可参与规划区的管护及旅游服务。
●通过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机具保障、综合服务等支撑体系,不断扩大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的范围
●以家庭牧场形式实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管理,实现对草原的生态保护。
●进行生态补偿。以旅游者与当地牧民的生态足迹效率来确定补偿水平。设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依靠社会力量筹措资金,向受益部门与地区以及对保护区产生破坏者征收补偿费用。
(二)沙漠生态保护
●对区域内大面积的半固定和流动沙丘采用周边圈定式生态学方法(生物方格等)固定、修复。在充分保护原生态沙地景观的基础上,防止沙化面积扩大。
●在沙地周边栽种榆树、文冠果等树木,对幼苗通过人工辅助措施,进行原地抚育2-3年,以增加其抵抗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能力防止沙丘移动对规划区的侵袭防风固沙。
●以文冠果为主体,在林间种植欧李,形成春季观花、夏秋采果的旅游格局,实现旅游产业和林果产业的有机结合。
●明确旅游线路和交通道路指示标志,避免造成固定沙丘活化,扩大流动沙丘面积。
(三)湿地生态保护
●保护水源头,禁止上游工业取水;关闭闪电河上游造纸厂;禁止上都电厂开采地下水;修建小型挡水坝,补充水量,保证湿地地表水径流量和湿地蓄水量。
●设置水源地保护对黑风河及闪电河下游地区的水质进行保护;对后续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水进行处理;打造优质水源基地。
●实施分区保护措施,不同区域进行限定,规定人类活动的强度、类别和范围。
●对水系进行保护。加强水系之间的连通性,加强湿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性。同时对水污染进行控制。
●在岸坡上种植湿生植物,生态护岸。
●培育和驯化当地野生植物,增加湿地植物的多样性。
●为当地特色动物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
●对已退化的和消失的湿地进行恢复和重建,2000年以后新开垦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树(文冠果)。
●加强对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活动。
(四)特色景观保护
特色景观是草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规划区建立与发展与其所持的自然环境形成相生相息的生态关系,并孕育出富有地域特色的草原文化。
1.沙地—榆树疏林景观
榆树以稀疏状态镶嵌在草原中,不形成真正的森林环境,而是表现出明显的草原化特征,因此称为沙地榆树疏林,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景观保护工作中应禁止乱砍滥伐,人工辅助幼苗更新。
2.河流湖泊—湿地景观
规划区内共有湖泊10个,河流3条:闪电河,羊肠子河和黑风河。景观保护中应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恢复湿地及生态,划定固定耕地,严禁继续开垦。景观保护工作中应加强湖泊保护的宣传教育;建立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加强生态水利建设,保证湖泊补水量和水质。
3.草原—典型自然景观
规划区周围的羊草草原为欧亚大陆草原区东缘所特有,是当地经济价值最高的天然放牧场和优质的割草地资源。景观保护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畜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严重退化区域实行围栏封育,中度退化区域实行浅耕翻,轻度退化区域实行优良牧草补播。
4.敖包—人文景观
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场所,规划区内影响较大的敖包有两个,分别是长仙敖包和白音敖包。这些敖包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功能,不仅自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其周边的植被也得到了保护。
(五)动植物资源保护
1.植物资源保护
规划内目前已查明的植物种类有472种,分属68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的金莲花、甘草、麻黄、黄芪、苁蓉等特色植物需要重点保护。
2.动物资源保护
规划区主要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猞猁,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天鹅、灰鹤、猎隼等,还有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蒙古百灵、狍子、獾子、沙鸡等,需要加强保护。
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科普活动提高人们的素质,唤起民众参与保护的意识,结合当地资源特点,以实物标本、宣传图片等材料向当地群众及旅游者开展宣传教育。
概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