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那度概
况
蒙元文化发源地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统治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的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部分。规划区位于元上都遗址东北侧,史称仙那度,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汇的产物,也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
历史背景
蒙古高原位于亚洲北部的高原地带,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众多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京畿与蒙古高原门户连接的战略要塞。自公元前770年开始,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崛起。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在多伦选风水宝地“拜日跸林”,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为大辽的兴旺祈祷;成吉思汗囤兵攻打金朝;忽必烈在滦河岸边建避暑行宫东凉亭,成为元朝历代皇帝游玩狩猎之地;明成祖朱棣征伐北元,归途中病故榆木川,魂飞多伦;清朝顺治帝巡视塞外,在此处召见蒙古王公;康熙帝在仙那度与内外蒙48家王爷和三部首领会盟,正式确定了清王朝的北方版图。
其中,尤以元朝建立,影响最大。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即蒙古大汗位,称为成吉思汗。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金莲川幕府(今元上都遗址所在地),随后统一了蒙古各部,并在此建立上都并称汗,改国号为大元,视为元帝国的开始。 忽必烈重用刘秉忠对元上都城廓设计采用了典型的农耕文明中汉族皇城的设计风格。元上都文化也成为了当时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是游牧文化发展为城市化、宫廷化的典型代表。 1275年,马可波罗来到元上都,用蒙、汗、意、法、英五国文字拼写了元上都的拼音文字符号xanadu(仙那度:蒙语元上都世外桃源之意)把元朝的文明及蒙古的游牧文化传承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