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预报
   














3、养殖场


   新建养殖场建设用地共计55亩。位于草原部落的西面,距草原部落2.5公里左右,平面为长方形。生活区、管理区、饲养区严格分开,用防护林带隔离。生活区设置在场区的最上风向,占地20亩;管理区须设有饲(草)料房、青贮窖、饲料加工房等功能用房,占地10亩;生产区合理布局,以草定畜,牛、羊、骆驼,分开饲养。隔离林带宽15m,乔灌混交,紧密式,共占地5亩,每个区域棚圈占地15亩;粪污水处理设在生产区下风向地势低处,与其他严格分开,占地5亩,各区之间设置有效防疫隔离带。预计饲养1000只羊,在旅游季节进行放养,占地4000亩,非旅游季节集中圈养按照每只羊活动范围为3平方米,需30000^2,羊群活动场地约占30000—45000^2;饲养500头牛,养牛的棚圈和运动场需要3000^2;饲养100峰骆驼,棚圈和运动场需要1200^2的地方,用于上述三大部牲畜落集中养殖和冬季过冬。


规划思路:


   此建设项目主要体现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部落的特色,主要的布局是以元上都——博物馆分馆为中心,其他家庭牧场围绕博物馆形成星月格局,和蓝天、白云、草原相映成趣,形成典型的草原景观。布局在五一八分场东北方向的26421亩草场上。其中在项目区的西北方向设置20000亩草场营盘区,属于共有牧场,共有牧场可以按照租赁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设置一处养殖场,位于博物馆的西面。

规划风格:锡林郭勒针茅草草原风情察哈尔部落




2、家庭牧场


   共计150户,家庭牧场每户占地0.5亩,共计75亩,围绕元上都博物馆分馆为核心以环形集中式分布150户。建筑形式以蒙元特色为主。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特色。牧场实行牧民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场长负责制,场长全面负责农场的生产经营决策。部门实行聘任制,从事技术性较强工种员工实行合同制,对从事简单操作的员工,根据生产需求招收临时合同工,实行按件计酬制(每户庭院面积以原生态牧场方式10—20亩形成独立单元),建筑形式以新式蒙古包、木屋、sheltered为主体,建筑风格以锡林郭勒当地建筑风格为主体,外立面材料可以选取木头、钢结构及保温玻璃和新型材料等材质,统一进行管理运营。


1、“元上都博物馆分馆-锡林郭勒察哈尔部落文化博物馆”


   占地面积为50亩,中心的主体建筑形式为蒙古包,周围的配套设施有中心广场、停车场、主体雕塑小品,场地绿化等。草原文化博物馆建筑形式以贴近自然为主格调,采用盔顶式框架组合结构。蒙古包直径为9米,室内面积63平方米,庭院面积为40平方米。外立面色彩为古铜色。

4、草原营盘区


   草原营盘区采用划区轮牧的形式。面积为20000亩。根据草地牧草的生长和家畜对饲草的需求,将草地按计划分为若干分区,在一定时间内逐区循序轮回放牧,是一种先进的放牧制度。与自由放牧相比,可减少牧草浪费,提高载畜量,有利于改善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可防止家畜寄生性蠕虫的传播。

   划区轮牧是在测定草地产草量、确定载畜量、放牧家畜头数、轮牧周期、每分区放牧时间和轮牧频率的基础上进行的。

轮牧周期的时间是放牧后牧草再生达到可以再次利用的时间,一般为25~40天,草甸为25~30天,草原为30~35天,荒漠草原为40~50天。

   根据牧草的再生和寄生性蠕虫的感染情况确定分区内的放牧天数。为保证牧草的充分再生,每一分区内放牧不能采集到再生草,同时躲开粪便中排出的寄生性蠕虫的感染,一般分区内的放牧天数不超过6天。

   轮牧频率每分区可放牧的次数为轮牧频率,轮牧频率因草地类型而异,草原地区为2~3,草甸地区为3~4。轮牧频率小的地区通过增加补充分区的数目进行划区轮牧。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网络预订
仙那度微信服务号
仙那度微信订阅号
媒体专区
仙那度支付宝服务窗口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产业济盘
Safari特色规划主题
多伦环草原丝绸之路论坛
仙那度规划论坛
园区内服务点
园区外服务点